栏目分类
你的位置:三亿体育app介绍视频大全 > 新闻动态 > 他是四野“头号虎将”,曾帮伟人办过一件感人之事,两儿子很杰出
他是四野“头号虎将”,曾帮伟人办过一件感人之事,两儿子很杰出
发布日期:2025-02-04 23:53 点击次数:170
新中国的57位开国上将,是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将领中的中坚力量。在战争时期,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而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而在和平时期,他们承前启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总部和战区的重要领导。
他们的平均年龄仅为45.6岁,这样年轻的将领群体在全球范围内相当罕见。然而,他们的年龄差异却相对较大,最大的陶峙岳已经63岁,而最年轻的肖华只有39岁。
还有另外两位年仅40岁的开国上将,一位是第二野战军的虎将陈锡联,另一位则是被称为“四野第一虎将”的刘震。
刘震于1915年在湖北孝感出生,初名刘幼安。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小时候曾经务农和放牛,12岁时开始学习木匠技艺。后来这位将军回忆起自己的木匠经历时表示:“虽然作为木匠学徒的生活十分辛苦,但对我后来的军事生涯却有很大帮助。当我第一次拿起枪时,迅速领悟了三点成一线的瞄准技巧。””
刘震于1931年加入红军,并在1932年成为党员。在他入伍不久后的一场战斗中,首发子弹便击中了敌军,随后在一次反击中成功俘获了两名敌人,并缴获了两支步枪。
由于在战场上的卓越表现,他被提名加入鄂东北道委特务大队。这个特务大队随后被改组为红25军手枪团,成为军长徐海东和政委吴焕先直接指挥的精锐部队。后来,开国上将韩先楚也从这个手枪团中走出,并且与刘震同属一个班级。
1934年5月6日,徐海东带领红25军对皖西的罗田县城进行突袭,成功击败敌军一部分,缴获7000法币及大量武器和弹药。这是主力红军西撤后,红25军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战后,军队召开了总结大会,大家纷纷发表看法,讨论的主要内容都是哪些人在战斗中击败了多少敌人,哪些人收缴了多少法币与武器等。
坐在角落里的刘震仔细回忆了整个战斗的经过后坦言:“这场战斗不能算作完全的胜利。”
这句话让在场的指挥官和老战士们感到非常震惊,而刘震则继续专注地进行分析:
“在这次战斗中,我军遭遇了三大问题:第一,在进攻敌人山头时,火力部署不够合理,导致我方伤亡较重;第二,在撤退时,指令不够统一,队形混乱,造成部分部队的损失;第三,手枪团进入仓库获取法币的时机稍显延迟,如果能早出发半小时,效果会更佳。””
刘震说完这些后,提出部队应当加强战术训练。军长徐海东听后,立即赞同道:“刘震这个士兵具备战术眼光,完全可以担任连长或指导员!”
因此,19岁的刘震被特别提拔为营政治委员和团政治委员。从那一刻起,他开启了数十年的军事指挥生涯。
1936年,21岁的刘震担任上师政委。正是在这一时期,他感觉到自己名字中的“幼”字有些不合适,于是正式进行了改名。
经过长达8年的全面抗战,刘震在苏北的6年中,逐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指挥官,能够应对各种大规模的战斗,并在苏北的对敌斗争中展现了他的威望。
他在军事指挥方面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擅长分析地形,二是善于运用火炮。
在红军时期,常常会缴获敌人的炮火,但由于缺乏使用经验,只能将其毁坏。然而,刘震从那时起便着手研究,最终掌握了使用技巧,因此曾获得徐海东的奖励,包括一条毛巾和一个茶缸。
在抗战期间,刘震成功地将缴获的日本迫击炮改装成能够进行曲射和平射的两用炮,凭借这一武器攻克了敌方140多个据点。
在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新四军第三师接到命令进军东北,并编入东北民主联军。之后经过整顿,重新组建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后改为东北野战军39军)。
在为期三年的东北解放战争中,这支部队在辽阔的黑土地上进行着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演绎出一幕幕壮丽的战争场景。指挥这支部队的正是刘震。
1946年,年届30的刘震接替黄克诚担任纵队司令。在进行部队整顿和训练时,他注重政治思想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同时派遣干部前往大兴安岭地区,收集大量日军遗留的火炮和弹药,以增强炮兵实力。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东野二纵不仅成功克服了进入东北后因环境不适应带来的困境,还显著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达到了兵员充足、战斗力强的状态。
在刘震的指挥下,东野二纵充分利用了日军遗留的大量火炮,成功地攻打了法库,夺取了锦州,并克服了天津,屡次取得胜利。特别是在攻打锦西(现今的葫芦岛)的战斗中,刘震带领东野二纵巧妙地运用炮火为步兵提供掩护,使其不断推进,并采取分炮包干的方式精准打击敌方目标,展现了出色的战斗能力。
在辽沈战役攻打锦西之前,东野的司令员和政委前往第二纵队的阵地勘察地形,刘震随行。当被询问是选择白天还是夜间发动攻击时,刘震毫不犹豫地回答:“白天进攻更为有利,我们的炮火力量强于敌方,白天能看得更清楚,更容易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
当被问及如何攻破敌人的钢筋水泥碉堡时,刘震显得更加自信,他说道:“可以用两发不带引信的炮弹在碉堡上打出一个孔,然后再用一发带引信的炮弹进行攻击,只要三发炮弹集中在同一个点上,碉堡肯定会被击毁。我们已经多次验证过这个方法,完全没有问题。”
因此,正是采用刘震提出的这一战略,东野迅速攻下了锦西,为辽沈战役的成功以及东北地区的快速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东野第二纵队真正锻炼成了一支令敌人畏惧的强大部队。其第五师更是成为东野的主要战力,获得了东总的公开赞扬:
“此部队是东北地区最具活力的一个师,突击能力最强,发展迅速,战斗经验丰富,攻防能力兼备,能进行猛烈的攻击、冲锋和追击,三项能力均为突出;擅长机动野战,攻坚能力也相当顽强,是东北部队中的一流主力师。”
刘震被誉为四方的“首席虎将”。
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的1950年冬季,刘震被任命为志愿军空军司令,负责指挥我方空军与被称为“空中霸主”的美军空军展开激烈交战,成功进行了多次精彩的空战,收获了显著的胜利,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
可惜的是,不久之后,刘震因长期过度操劳,健康状况出现了问题,到了后期指挥空战时双腿甚至无法支撑站立,最终只能回国休养。
1954年3月,刘震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同时担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
在1955年,刘震将军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彼时他年仅40岁,成为当时57位上将中最年轻的几位之一。
在七十年代,刘震先后担任沈阳军区的副司令员和新疆军区的司令员。自1977年起,他成为中央军委委员,进入八十年代后,又连续当选为第十和第十二届中央委员。
1985年,刘震将军自愿申请辞去党的中央委员会职务,不再担任中央委员,并在《人民日报》上撰写了一篇名为《老同志应具备乐退精神》的短文。
在退休之后,他始终秉持着“乐退精神”,常常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偶尔心血来潮时,也喜欢练习书法。他最擅长的几个字,便是“振兴中华”。
1992年8月20日,刘震将军因肺癌转移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至此结束了他辉煌的军事生涯。
回顾刘震将军的一生,他性格谦逊,始终专注于战争,对名利并不太在意。值得一提的是,刘震将军在世时,曾为毛主席做过一件感人的事情。那是在他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后担任空军学院院长期间,他和妻子李玲一起,充当了一次红娘,把在空军学院选中的一位名叫杨茂之的干部介绍给了毛主席长子毛岸英的遗孀刘思齐。
最终,杨茂之与刘思齐成功走入婚姻殿堂,携手成为夫妻。刘震将军和他的妻子李玲作为介绍人,也受邀参加了他们的婚礼。
为刘思齐牵线搭桥的事情,其实是毛主席的一个托付。自从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便将儿媳刘思齐视如己女,始终劝她重新寻找伴侣。在刘震将军夫妇的帮助下,毛主席的这个心愿终于得以实现。
最后必须提到的是,刘震将军和他的妻子非常热心和善良,他们培养的两个儿子同样出色。
长子刘卫东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出生,随后在和平时期成长。1960年,当他年满18岁时,他参军入伍,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刘卫东曾担任南海舰队副政委和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同时兼任海军东海舰队的政治委员。1988年,他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2001年成功晋升为海军中将。
刘卫兵是次子,1962年参军入伍,随后在长春空军航校和解放军外语学院接受教育。1978年,他被任命为旅大警备区副连长,之后调任沈阳军区后勤部担任铁路局的军代表。1985年,他转业回到北京。
在2015年,刘卫兵在人民网强国论坛接受了专访,他提到他的父亲刘震时表示:“父亲的勤劳和团结友好的品质对我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启示。”
#深度好文奖励计划#

